查看原文
其他

王华峰 | 犹太人的素养之道

2017-12-13 王华峰 香柏领导力


作者 | 王华峰





作者简介 | 上海交大百年财富后EMBA总裁班讲师、上海爱临华教育科技机构负责人、上海广播电台浦江之声“悦读60分”节目嘉宾、《犹太人创新思维》导师。我是基督徒,曾在500强的必和必拓工作,现在从事犹太教育和犹太创新思维的授课分享。

文章来源 | 香柏原创


主持人:月池




相约香柏,认识生命,传递信仰。各位香柏沙龙的读者朋友们,我是月池,在苏州金鸡湖畔向大家问好!

 

每个周六的这个时候,我们都守候在香柏沙龙微信群,共同期待一场带着爱与力量的分享。

 

提起爱因斯坦、马克思、海涅、玻尔、弗洛伊德、门德尔松等许许多多为人类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我们不难想到他们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犹,就是犹太人。是的,犹太民族被称为“智慧的民族”或者“书的民族”,在世界著名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哲学家中的比例,犹太人高居榜首,就在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中,又有3位是犹太人。除了人才辈出之外,犹太人还为世界贡献了一部流传千古的《圣经》和智慧读本《塔木德》。

 


今晚,我们就邀请到专职从事犹太教育和犹太创新思维授课的导师王华峰老师,给我们带来《犹太人的教育素养之道》主题分享。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王老师。

 

王老师是上海交大百年财富后EMBA总裁班讲师;上海爱临华教育科技机构负责人;上海广播电台浦江之声“悦读60分”节目嘉宾;《犹太人创新思维》导师。基督徒。曾在世界500强的必和必拓矿业公司工作;现专职从事犹太教育和犹太创新思维的授课分享!



在今晚的讲座中王老师将为我们介绍犹太人的惊人成就以及犹太人教育的核心方法,让我们一起探讨犹太人如何引导青少年在历史学习中搭建真理的框架,如何建立青少年思维与情感的流畅性,如何建立尊贵的自我身份进而与世界连接,影响世界。


下面,我们有请王老师!




犹太人最核心的学习方法--Havruta



亲爱的家人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又和大家在一起学习、分享以色列人的智慧和创新思维。刚才主持人说了就是今年的诺贝尔奖有三位都是犹太人得主,今天,我们继续要说一说以色列为什么会贡献世界这么多的成就?

 

上一次,我讲了两个部分,就是在以色列的历史长河当中,他们注重历史、尊重历史,对于传承特别重视。同时,他们对于他们是谁,他们的身份,有着清晰的认知。他们的内心强大,以至于可以居首不居尾,居上不居下。


继上一次的分享之后,有很多弟兄姊妹,问我具体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除了学习历史,除了维护儿女的尊贵身份之外,这次的分享更多地是针对怎么做的一些细节。上一次我也分享了传统的犹太人和他们的学校,他们培养儿女,培养学生的核心目标就是旧约的总纲:爱神为神服务,其次是爱人如己,这是他们整体的教育大纲和他们的核心价值。

 

我今天特意要介绍一种犹太人最核心的学习方法就是Havruta。“Havruta”在希伯来文当中的意思是共同学习,其实在希伯来文中的本意是朋友、伴侣、伙伴的意思,延伸开“Havruta”就是构建一个方便讨论对话的小组,也就是说Havruta是以小组讨论式为主的学习方法。事实上在犹太人的生涯过程中,孩子在母腹里面的时候,父母就很重视跟孩子之间的对话,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胎教。传统的犹太人会跟母腹当中的孩子说话,也会给他们读一些经文,让孩子在母腹当中就能对话,就能听到智慧的言语,这对孩子的生长特别有价值。



“Havruta”这种学习方法贯穿于犹太人学习的一生,即便是在母腹当中,父母就已经开始在和孩子对话了;出生之后,父母更加关注孩子是不是在说话,更重要的是是不是在问问题。


为什么犹太人这么重视问题?因为问题的背后,包含了这个孩子是不是在观察,是不是在用心聆听,是不是在思考?因为观察能力、聆听能力、思考能力决定一个年轻人的未来。


“Havruta”这种学习方法事实上就是朋友之间的对话。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人来说并不是很陌生。例如孔子和门徒们(如子路、子贡、颜回)一问一答的对话,《论语》记载的就是孔子与弟子们之间的对话。例如苏格拉底和他的门徒们(如柏拉图)的对话也是一问一答的形式。

 

在以色列文化中,他们把“Havruta”这种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已经运用了上千年了。对于以色列人来讲这种对话式的学习,一问一答式的学习始终贯穿于他们的家庭、学校当中。当我在以色列学校考察的时候,我观察到,他们的小学只有五堂课,初中高中有六堂课,其中初中有两堂课是关于《圣经》和《塔木德》的学习;在小学一年级结束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要准备《摩西五经》的学习。在学习当中,老师一堂课基本上就讲十分钟,剩下的四十分钟全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以色列人的学习就是讨论、讨论、问和答。在他们的初中、小学里面,老师只讲一点重要的信息,然后就是发问、总结和补充,更多的是同学之间彼此的辩论,而且老师鼓励每个学生问的问题要跟别人不一样,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思考。因为犹太人的这种思维训练,这种Havruta的学习,强调的是求异思维,成绩不重要,但是你的思想、你的思维要与众不同,要跟别人不一样,这跟我们中国求大同的方法很不一致。



另外,犹太人的这种Havruta的法则更多的是应用在家庭教育当中,因为以色列的孩子普遍放学放得很早,小学初中基本上能保证在两点钟以后就可以回到家中,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跟家人分享,因为以色列的公务员,基本上中午以后,就下班在家休息了,所以以色列的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肯定比我们中国人要多得多。像今天是周六,现在是晚上8:16,此时的以色列时间是下午2:16,还是以色列安息日的时间, 犹太人是非常重视安息日的,每到周五太阳一下山,犹太人的安息日就开始了,所以现在依然是他们的安息日(Sabbath)。在安息日犹太人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The Sabbath peace(安息日平安)。在安息日里,他们是非常喜乐的,年轻人跟他们的父母相聚的时间很长,这段时间是他们交流的一个很好的时间,他们并不是瞎聊,他们有敬拜,有家庭分享,但是更多的是关于《圣经》的讨论。在安息日当中,他们要庆祝,丈夫要祝福太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人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当中可以对《圣经》进行讨论,尤其是对《塔木德》的谈论。《圣经》关乎以色列的历史,《塔木德》关乎如何将知识应用在生活当中的智慧。也就是说犹太人不仅仅重视知识,他们还重视知识之外的见识,通过这种讨论,可以让他们思维更加缜密。也就是说如何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这是犹太人特别重视的。

 

反观,我们大陆目前的教育真是令人堪忧。因为犹太人的这种学习方法看似很简单,就是讨论辩论,实际上他们有很大的思维空间。而我们现在中国的少年人、青年人,这种思考的空间太窄了,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知识,都用来做作业,都用来考试,都用来增进,在我看来,这么重的负担真的是把我们中国的孩子们给压扁了。当我看到这么多的小学生背着那么重的书包,参加那么多的补习班的时候,真的很难受!因为他们少了一份在知识上、学习上的互动,他们完全被知识灌满了,没有思维的空间。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所引发的结果



 

犹太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问问题?不仅仅是观察、聆听能力上的训练,也不仅仅是一个思考能力上的训练,而是犹太人一生下来,就被父母告知,他们是上帝之子。上帝赋予他们的使命就是要治理全地、管理这地的。所以相对任何一个传统的犹太人来讲,他们一生下来,就是以一种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是要解决某一类问题而存在的。所以他们要不断地观察,不断地问为什么,这些都是为他们将来管理这个世界做预备和铺垫的。他们的学习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为准则、为目标的。

 

我来讲几个人物案例,看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会引发出什么样的结果?上个世纪心理学上开疆拓土的人物,毫无疑问是弗洛伊德,他在精神分析领域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弗洛伊德从小就在想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会压抑?他一直在试图解决人类压抑的问题,结果就诞生出了他的精神分析法;另外,我们中国的国父中山先生,他一生致力于如何让国民获得人权,以这样一个主旋律主导的人生反倒缔造了中华民国。前段时间我专门做了一个主题讲座,里面谈到了我们的周恩来总理,他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能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话;周恩来上学期间的校长是张伯苓先生,张伯苓的口号就是“知中国,服务中国”,因为他的这个目标、使命,因此诞生南开大学,影响整个中国。



也就是说,犹太人的父母,在跟儿女的对话当中始终是一种平等的眼光,而且是以未来国家管理者的身份跟孩子们说话。从以色列历史当中看,他们常常喜欢把自己比成一个鹰,就像在《圣经》当中所说的“如鹰展翅上腾”。在以色列的教育当中,他们始终是把这些年轻人当成鹰一样来训练的。而反观我们,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很大一个程度上是活在物质层面上。但是以色列的青年人,他们从小就被鼓励像鹰一样地生活,而不是麻雀。麻雀整天想的都是张家有几粒米,王家有几粒米,想的都是这些芝麻小事,而忘记了自己人生中当中终极的使命和存在价值。


那么鹰是什么?鹰可以在五千米高空看见一只兔子,鹰是有高度的,有广度的,它看到的视角跟一个麻雀看到的视角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以色列父母问的问题很多,每天都要问自己的儿女“你今天问老师问题了吗?你今天问了一个什么好问题?”那么什么是好问题?一个有高度的问题就是好问题,一个有不同视角的问题就是好问题,一个经过自己思考而问出来的深刻的问题就是好问题。

 

在以色列,我还去了他们的图书馆。我看到犹太的年轻人,在图书馆真的不是安安静静地读书,他们是在大声争吵对话。在我看来以色列的图书馆就跟菜市场一样,他们的大脑好像真的是被挑旺了。脑神经科学发现人在回答、提问、收集信息的时候,人的大脑潜力,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开发。所以,以色列人不鼓励年轻人上补习班。因为补习,尤其是在学龄前补课,会让孩子越补越笨,因为他们的脑细胞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

 

 

我们关于以色列的创新、创造的成就已经说了很多很多了,这次我不重复。那我们看到以色列人这种创新的背后,好像跟他学习成绩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因为犹太人并不特别重视孩子成绩,他们更重视的是年轻人的成长。我再说一遍,他们不重视年轻人所谓的学习成绩,他们重视的是孩子们的成长。例如孩子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他们是不是很爱阅读《圣经》,这些都是父母老师所考量的重要指标。

 

我过去、现在都一直在说,对年轻人的培养,其实是体现我们成年人,我们作父母的高度、广度、深度和温度。犹太的父母,因为秉承了他们的传统,所以,他们本身就是以管理者的身份来看世界。直到2016年,他们人均读书已经达到了66本,有这样一个知识的广度,包括他们平常还有大量的对话和思考,所以他们有这样的深度。所以犹太的父母是以一个全人的、一个整全素质的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这样的话,他们跟孩子的对话,就显得特别的有质量、有分量。

 

Havruta这种两个人两个人一组的发问、辩论的学习方法,(在学校,是两个两个学生一起讨论;回到家中,是父母跟儿女的讨论)使犹太人的思维,始终处一种流动性流畅性的状态,而且他们这种一问一答形成了一种闭环。因为他们整天都处在一个讨论当中,讨论的话题很广泛,所以,他们讨论的内容也很丰富。这也就是说为什么犹太人不重视成绩,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以单一角度看世界,怎么能看清楚上帝所赋予的这个世界的丰富呢?看起来Havruta这种方法(一问一答,讨论争辩,两个人,两个人一组的学习方法)似乎很简单,其实,对老师、对学生、对父母的挑战都特别大,尤其是对我们中国人,因为我们不太习惯这种方式。事实上,这种风格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我们中国的古代就是这种大家围成一圈,彼此讨论和分享的一种学习方法。只是到了近现代,我们变成了一种填充式的填鸭学习方法,而且现在的补课还变本加厉,实在是令人痛心。



为什么犹太人这么重视发问?为什么这么重视这种一问一答的讨论?为什么他们认为这种好奇心特别重要?在《箴言》当中,有一句话叫“将事隐秘,乃神的荣耀;将事察清,乃君王的荣耀。”(《箴言》25:2)也就是说,能够把上帝创造的这个丰富世界,哪怕一丁点的规律挖掘到,都是一份荣耀,都能给这个时代带来一份价值。举个例子,就像微生物之父巴斯德,我们现在喝的巴氏消毒奶的“巴”就是巴斯德的“巴”,狂犬疫苗也是巴斯德发明的。在巴斯德的发明过程当中,因为他常常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例如食物为什么在山下就容易变质,为什么在山顶上就不容易变质?为什么在天热的时候容易变质,那为什么在天冷它就容易保鲜?通过这种不断地问“为什么,为什么”,巴斯德先生 竟然发现了微生物的活动规律,通过发现微生物的规律他率先改革了法国红酒的酿造技术,以至于,法国是最先一个用现代化的酿造技术酿造红酒,以至于法国的红酒行销了全世界。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故事呢?是因为在1894年,我们和日本进行了一场战争--甲午海战,日本说是日清海战。大家知道海战才是中国人的觉醒,因为我们输给日本了,当时我们赔给日本人是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加上利息,我们支付给日本将近三个亿啊!这真是一笔天文数字!在此之前,普鲁士跟法国也有一场战争,法国输了,这个故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都德写的《最后一课》里面有,法国赔给普鲁士德国五十亿法郎,折合成大清白银是将近6亿两。也就是我们赔给日本的这种巨额的赔款还没有法国的一半多,但是法国赔给德国这么多的巨款,没几年,我们会发现,到一战的时候,法国跟德国又在一个起跑线上了。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后来有一位科学家赫胥黎,在评价巴斯德的时候就说,因为巴斯德的这一项发明--红酒酿造技术--所带来的红酒巨额贸易利润,足以支付法国的整个战争赔款。(我记得这在南方周末的杂志上曾经刊登出来的)。我们说赔款当时一笔重大的损失,但是,最大最大的损失就是我们没有充分开发我们大脑的智能,我们缺乏了观察、倾听、思考,以至于我们的大脑没有被充分地开发,以至于没有认识上帝所创造世界背后的那个律,这种损失才是巨大的!


 

犹太人教育强调这种差异性,强调独特性。因为他们说了,比成绩越比越低,比特长越比越长。所以,作为犹太父母和以色列老师,他们的责任,就是观察我的孩子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然后让他们用他们的优势,来进行学习。正是因为犹太人强调这种思维上的差异性,强调在平时、在学校、在家庭的这种问与答、答与问,而且他们可以不断地提出论据,论证自己的意见;同时,别人也可以批驳他。在进行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得到了碰撞、经过校正,所以他们往往在思考问题、在看问题的时候,会更加多维度考虑问题,看问题也会比较全面。反观,我们中国这种思维,尤其是近现代,缺乏了正方反方的这种不断地论证,所以我们很容易走向一个非黑即白非白即黑,要么极左要么极右,因此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不仅注重思维训练,更注重自由表达情感




我们下面再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Havruta这种学习法。其实Havruta并不仅仅是用来训练人的思维能力的,在另外一方面,训练了犹太人的情感力量和情感表达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种讨论当中,大家并不仅仅是讨论一种想法,事实上也在表达一份感情。在以色列,我也发现以色列人即便是在背诵经文的时候,他们也不仅仅是像我们这样很机械地去背,他们是有韵律的、有片段地唱,犹太人的心似乎在流动,就像我们说的是一股“心流”,是对自己的历史充满感情的表达。他们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历史,他们用音乐来表达他们的历史。他们最喜欢的一个伟人叫大卫,而大卫本身就是一个诗人,而整个诗篇,不是背诵的,都是用来唱的。所以,我们看到犹太人不仅仅注重这种思维的训练,他们更重视自己喜怒哀乐忧这种情感的充分表达。包括《诗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卫王,他有欢喜快乐,有哀怨,也有抱怨。大卫王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忧充分表达出来,他也犯了很多的错,但是在犹太历史当中,他们的上帝是怎么说他呢?大卫是我的朋友,是最懂我心意的朋友。连上帝都把大卫作为自己的朋友,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赞赏!所以,在《圣经》当中神是喜欢人自由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所以,在以色列的文化当中,他们更加强调的就是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连塔木德当中都特别有犹太人似的那种幽默。



有一个数据,据全世界的评估来看,犹太人的幸福感是最高的。上次我也说过犹太人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但他的整个国土实在是条件很差,没有水,整个耶路撒冷以南三分之二的领土,基本上就没有雨水。那么从耶路撒冷以北三分之一的领土,也就是加利利这个地方的降水有三百毫米,蒸发二百二,就这样一个,从条件来讲真的不够好的一个国家,他们怎么做到幸福感特强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校、在家庭中,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同时不仅仅是表达他们的这种感受,犹太人也特别注重玩耍的时间。我上次和犹太拉比也进行了交流,并且与我们对比,甚至犹太的拉比都有点抱怨,觉得犹太人闲暇的时间太多了,表达情感的时间太多了,玩耍的时间太多了,事实上我只能说是我们中国年轻人玩耍的时间太少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太少了。前几天,我在上海的体育学校做了一个分享,谈到我们中国的青少年已经连续三十年体格一直在下降,就没有反弹过,而自杀率却一直在提升,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年轻人玩耍的时间太少,因为玩耍时间短,不利于情感释放,大家会发现运动也是可以释放人的情感的,那么我们现在不光是运动时间短,年轻人表达自己感受的这种时间也短。所以,导致现在年轻人抗挫能力弱,然后自杀率持续上升。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是该向以色列学习修正一下了。



跟大家分享几个例子,大家就更清楚了,电脑背后有一个数学架构,而这个数学架构的设计者就是匈牙利籍的犹太人冯诺伊曼。冯诺依曼在他从小的时候就绽放出了他数学方面的天才,他的父亲也观察到了这一点了,他的父亲也是个数学高手,但是却没有怎么让他开发在数学上的天赋,而是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让冯诺依曼读更多的文学书,历史书,让他参加玩耍的活动,也就是说让他有一个好的身体,让他有一个好的视野,到十几岁以后才训练冯诺伊曼的这份数学能力。结果冯诺依曼后来在数学上大放异彩,当他功成名就的时候,在回忆录当中说他非常感谢他的父亲,也就是说他的父亲没有特别早开发他所谓的数学天赋,而是先让他有一份丰富的对人和世界的情感,成为一个丰富的人,然后对数学本身产生了兴趣,最后父亲再教导儿子学习数学,这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符合人性的,符合人的本质规律的教育模式。

 

再说一个人物就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爱迪生,在我们的认知当中爱迪生是灯泡的发明者,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因为在他一生当中,发明有一千多项,(记得准确的话是应该是一千零九十一项)。所以,当他去世的时候,连当时的总统都夸奖他说:“爱迪生顶得上十个大学。”对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发现家、发明家,我们确实应该给他一个大大的赞!但是,他的家人可不是从小就训练他的科技发明的。事实上,大家也都很清楚,爱迪生在他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因为行为比较怪癖,大家觉得很奇怪,他甚至还想孵小鸡,大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小男孩儿,所以就把他从学校中除名了。那么母亲是怎么培养爱迪生的呢?爱迪生的母亲也不知道他是科学家的料儿,所以,一开局就给他读文学历史,现在我们可以看看爱迪生在他的七岁到十岁间都读了些什么书呢?看一下历史资料发现他的母亲,那个时候给他读的书基本上(我现在有资料可查的)是《悲惨世界》《鲁宾逊漂流记》《古罗马兴衰史》等,给了爱迪生充分文学小说方面的阅读。在爱迪生的母亲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小说、历史的阅读训练当中,我们可以看出爱迪生的母亲自身的知识素养是相当高的。所以我依然说“比拼孩子,实际上比拼的还是父母的素质”。在爱迪生十岁以后她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对科普读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她才给他增加了对科普读物的阅读量,当她发现爱迪生对科普的兴趣更加浓厚了,而且爱迪生最后给她申请说:“我能不能建一个实验室?”要知道爱迪生的家庭也不是那种特别富裕的家庭,建一个实验室是要花很多钱的,但是他的母亲咬牙为自己的儿子建立了一个实验室。


 

今天,我们谈到了冯诺伊曼,还有爱迪生,更加强调的就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当中,这种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感知能力,在从小的时候就建立起来了,然后再进行他们思维和天赋上的智力开发。学习确确实实是有规律的,如果年轻的时候情感没有打开,哪怕后来进行思维训练,都会大打折扣的。所以我们发现,现在培养出了很多无情无义的、没心没肺的学生。按照钱利群老师所说的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什么这么多?我想在对青年人的教育中,我们太缺少人类丰富的情感、感受、感知方面的训练了,与历史相比,我们在情感、感知方面的训练下降了。


我们可以看一看春秋时期的《诗经》,事实上它并不仅仅是诗,而是当时老百姓用心唱的歌;到了汉朝,就连文化程度不怎么高的皇帝刘邦,都能唱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到了唐宋,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写了大量的诗歌,其实他们都是唱的,如果说句很有意思的话,那个时候的李白就是现在的周杰伦,既会作词又会唱,也就是说我们以前爱唱啊!想一想,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中国人是一个爱唱爱跳舞的民族。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尤其是经过元朝,经过蒙古族的野蛮入侵,我们中国的文化一下子被砍了一大半;后来我们又经历了明朝,尤其是满族的征服,这种的压制,尤其是对文化发展上的极大压制,我们中国人的这种情感被严重地束缚了,因为我们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种陋习一直对现在都是非常有影响的。



我现在经常在江浙这边讲课,有时候我会问,现在孩子们在干什么呢?我看到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有四到五门的功课:奥数、脑立方、物理、化学、英文,补课是铺天盖地!我看着孩子们的这种现状,真的很难受,孩子们很累,父母也很累,也花了很多钱,但是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孩子们那种情感被严重压制了!深深地压制了!这些年我做了很多年轻人的个案辅导,有不同症状:有从小就加入黑社会的,有网瘾的,有同性恋的,有抑郁的,而且我辅导的这些孩子们的家庭都是相当富裕的,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的一个原因,我发现他们是有一个共性,在我辅导的这些家庭当中,基本上都有一个强势的母亲,更重要的就是孩子们在0到6岁的这个关键期,父母为了事业,为了创业,基本上孩子都是在爷爷奶奶,更多的是在老师家里生活,和自己的父母不用说Havruta了,面都见不上。所以没有这种有效的对话,没有这种情感上的有效连接,如果再加上父母的强势对孩子情感的压制,孩子在情感上会有一份巨大的缺失。而这份情感的巨大缺失,导致了他们情感无法有效、流畅的流动,所以他们没有力量,没有自信,学习也不好,人际关系也不行,所以他们就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病态症状!

 

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2008年我去香港采访香港国际学校,为什么我要采访这个学校,因为五位美国弟兄,他们花了十五年时间在香港建立的一个最好的中学。大家知道香港的教育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比如港大和香港中文大学应该在清华北大之上,排名很高,中学教学质量也很好,在这样的情况下香港国际学校能脱颖而出,实属不容易。所以,我去这所学校问一问到底他们用什么秘诀把这个学校变得如此卓越?当然我自身也是有主题思想的,刚才说了犹太人为什么爱问题,是因为他们有喜欢一个主题,他们想解决某一个事儿。而我本人,王华峰本人也对一个主题感兴趣——就是人为什么会发生转变,为什么一个机构甚至一个国家会发生转变,这里面的关键点到底是什么?我的关键词叫“转变”,所以我就很想知道香港国际中学是怎么发生转变的呢?



我找到了他们的校长和他进行了交流,花了整整一整天的时间。上午,我们看了学生的才艺表演以及学生们的表现;下午,就和他们的校长做了一个很深入的交流。我当时问他,“你们学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一个突出的进步呢?”校长就很幽默地跟我讲:“我有一个好太太”。当时我就问这位校长:“你的太太是美国哪个州的?”他说:“我的太太是个俄罗斯人。”我说:“你们这夫妻两个人还挺跨文化的。”他马上又反问我:“你说俄罗斯有什么?”我说:”俄罗斯有贝加尔湖、森林、石油、煤,俄罗斯有先进的军事武器,俄罗斯有的就是这些。“校长的回复可不是这样的,校长回复我说:”俄罗斯有伟大的诗人,有普希金,有伟大作家屠格涅夫,有契诃夫,有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世界的文豪托尔斯泰,近现代的有高尔基,群星璀璨!俄罗斯文学本身也是俄罗斯的一个伟大的精神财富!“他的俄罗斯太太就让在香港国际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戏剧表演,因为她是俄罗斯人,所以更多地采用了俄罗斯的剧本,例如用契诃夫(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称号)的作品作为戏剧表演。大家可以看到,在近六十年有两位作家的作品常常被搬到在舞台上,他们就是无法超越的莎士比亚和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所以他在学校,用契诃夫还有其他的俄罗斯剧作家的剧本让孩子们激情表演,这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每个学生都要登上舞台进行表演,每个学生都要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忧,学生通过戏剧表演越表达自己的这份情感。内心的情感就越流畅;越流畅,内心就越有力量;越有力量,就越自信;越自信成绩就越好。当学生的成绩提高了以后,大家看到这种分数上的变化,那些官员、那些有钱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这样香港国际学校迅速成为整个香港最好的学校之一了。



从香港回来之后,我很受这个学校的启发。所以,后来我在一些学校的校外辅导老师当中,用了莎士比亚的两个剧本《李尔王》和《哈姆雷特》,让中学生进行表演,直到现在老师对我当年采用莎士比亚剧本带孩子们来表演,在表演中表达情感,这件事评价依然很高。我发现我们常常低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我想只有我们能够让孩子们有更多丰富的情感表达,他们真的会不一样。

 

每年中国到美国留学生有三十多万,今年2017年的数字是三十五万,可见基本上我们每年是以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到美国去留学。但是,我们留学生的签证率,只有百分之六。印度的留学生的人数只有中国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是他们的签证率却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说,印度的留学生的签证率竟然是中国的十倍,大家看到这种差距了吗?一个用人单位,对员工有几项要求的,其中之一是人品,另外就是能力。也就是说,用人单位看的是员工的人品和能力。别的先抛开不说,我们就说能力。现在的社会,能力更加凸显的是一个人的连接性,能不能跟不同类型的人连接,能不能和不同类型的人用他们的语言符号进行交流,进入到对方的思维当中,而且在这个思维当中能碰出火花,这种能力就显得格外突出了。如果,就像我们现在只是读书读书、考试考试,没有一个好的体能,也缺乏一份情感的流动,不能和别人产生有效积极的连接和对话,那么在职场当中,怎么和别人产生有效沟通呢?怎么和别人产生一份连接呢?如果没有这份能力一个企业怎么能要我们中国的年轻人呢?因为沟通能力是工作能力的起点和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不相信印度的学生比我们大陆的学生在知识上能好到哪里去,我相信我们中国的年轻人在基础知识上应该还是不错的,还是占优势的,但是为什么在毕业的时候,往往拿不到美国的签证?我想不是因为美国人偏见,而是我们中国的年轻人有一个重大的缺失,就是连接能力、沟通能力的缺失,这个能力在职场当中至关重要,而我们长期的,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中,都缺乏这种情感的交流,我们的年轻人普遍是交流不畅,情绪偏低,情商偏低,这就成了我们在职场上拼搏的一个重要的短板。



今天我也总结了几点,就是关于犹太人通过Havruta这种伙伴式的学习,进行讨论,进行交流。他们不仅表达想法,还进行情感上的表达,以至于他们的思维和情感都处在一个非常通畅的状态。而这种思维的通畅,情感的通畅,让他们整个的人都被打开,而且他们保持了一颗好奇心,用多视角,丰富的情感来跟世界连接,我觉得,这是犹太人教育的一种优越性。




BLESS


 

上一讲我讲到了犹太人的祝福,犹太人他们祝福的细节在哪里?我今天用英文bless来给大家做一个回顾性的一个总结,就是英文bless是b-l-e-s-s.


第一个字母B是body 身体。所以犹太人是要让自己的儿女、学生成为一个整全的人。那所以他们第一个祝福就是愿身体强健;


第二个字母L是Labour 劳动。祝福女儿学业优良、劳做有好结果;


第三个字母E就是emotion 情感。因为犹太人,他们注重情感,注重情绪的流动,他们不压抑情感,他们要让人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当父母看到自己孩子能够自由地表达情感,当拉比(老师)看到自己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会很高兴。所以他们会祝福年轻人,愿你情感丰富;


第四个字母S是social relationship 就是社会关系。如果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女、自己的学生和别人有一个很好的连接,社会联系比较好,他们会祝福自己的学生儿女愿你的社会关系更加良好;


最后一个S是soul 心 。因为犹太人最终的核心还是要让一个人能够向上帝敞开,与上帝连接,(我们所说的以马内利也就是与神连结的意思),让他的灵魂兴盛,所以犹太人最后说的一句祝福的话就是愿你灵魂兴盛!


今天透过Havruta的这种学习方法,我也希望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能够让我们的年轻人可以思维流畅,情感流畅,灵里通畅。我也祝福今天在坐的每一位家人们身体强健,心智模式敞开,学业有成!祝福家人们有丰富的情感,有美好的社会关系!更祝福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家人灵魂兴盛、家庭和睦!祝福大家!





提问互动:答疑解惑



Q香柏9群请问王老师:犹太教育中对男孩与女孩是否有区别?如果有,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 王华峰老师:以色列对男孩与女孩的教育区别不大,但是有些细节是有区别的。男孩子13岁就开始成人礼了,女孩子成熟比男孩子早,所以12岁就行成人礼;而且犹太人高中毕业之后直接当兵不上大学,犹太的男孩们会服兵役三年,女孩子服兵役两年就够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有点差别的。男孩13岁行成人礼之后,就成为一个成年人,而且将来做了父亲之后,和女性也有些不同。以色列的男性,他们有三个责任:第一是扛枪打仗,保家卫国;第二是养家糊口,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最重要的是教导孩子读《圣经》,这是父亲的责任,母亲的责任更重要的体现在以身作则。当然了,她也有教导儿女读《圣经》的责任。



Q香柏3群问题:我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3岁,自己是老师,很清楚学校教育的弊端,却不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A 王华峰老师:对目前现在学校教育我们大家都有很多的痛,我不能说它是完全失败,但是确实有很多学校的模式确实很难让我们的青年人在未来脱颖而出。那么对于一个犹太人来说,他会怎么做呢?以色列人是很有那种不屈的精神的,他们也很幽默的。他们有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喜欢玩耍,就是把他们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很多的事情都看成是一场游戏,所以如果从一个犹太人的视角来看,也就是说如果他来到中国,他如果只能选择中国的学校的话,那么他会把中国的这个学校作为一个舞台。举个例子:


《美丽人生》里讲的就是当年的一个犹太小伙,娶了一个美丽的意大利姑娘,生出了一个很可爱的小男生叫约书亚。随着纳粹铁蹄临到了意大利,作为犹太人这个父子俩就被抓到集中营了,那么父亲的教育模式是这样的,父亲就对儿子说这不是集中营,这是一个游戏,只是这个游戏玩得有点大,你要经历得起苦难与磨难,最后你也会得到一辆坦克。所以孩子就把集中营就当成了一场游戏。难道圭多说错了吗?难道圭多骗了他的儿子吗?我看也不是,难道集中营不就是一个残酷的游戏吗?虽然到结尾的时候,在盟军即将来到之前,在混乱当中圭多被宪兵抓到了,但是他在临刑前的一刹那,还是给自己的儿子眨了眨眼睛,示意这游戏快要结束了,你要坚持,结果圭多牺牲之后第二天盟军的坦克真的就来了。所以对于中国的教育我是这样看的,我们能不能训练我们的儿女有一份强大的能力,就是把学校当成一个操练的舞台,把它当成一场好玩的游戏。



例如,我们有登山宝训“虚心的人有福了”“温柔的人有福了”,那么我们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能不能训练我们的儿女,在这一周就训练我们的虚心,凡事能看到别人的长处,看到老师的优点,看到别人强的地方,这样一星期会怎么样?如果我操练我的心,“温柔的人有福了”,我训练我的儿女那份同理心,去感受自己,感受别人,感受老师,感受这个世界,这样的话,他把这个学校就变成了一个训练自己的舞台,在这当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父母内心是不是够强?这才是核心。


Q香柏3群请问王老师:有人说犹太人教育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母亲,听今天王老师分享,提到犹太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那么,犹太母亲与中国母亲对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犹太父亲呢?

 

A 王华峰老师:就是在以色列的教育当中教导儿女学习《圣经》的这个责任确确实实是父亲的责任,那么当儿女在成人礼那天,他要能够详细地讲解某一项经文,对《圣经》有深刻的领悟和解释,那么这样才可以说明这个男人担负起了他的责任。所以犹太人的父亲确确实实在整个教育当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整个民族的自信心比较强,因为父跟子的联接感很强。



那么犹太母亲跟中国的母亲有什么不同?我先说什么相同,我觉得犹太的母亲跟我们中国的母亲都是非常注重儿女的教育的,而且在某种方面我们中国的母亲更了不起。为了孩子读书,甚至可以砸锅卖铁,甚至卖房,我们都可以为儿女付出一切,我觉得在这点上我们中国的母亲更加了不起。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因为我们大部分的国人缺乏信仰,缺乏真理性的教导,所以很容易变成溺爱,这就是我们说的“慈母多败儿”,所以我也鼓励我们中国的母亲能够多学习教育规律,我想把孩子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个更重要。

 

Q上海新商慧群问题:犹太民族对小孩子财商教育的启发从何时开始?从哪方面训练?我们可以借鉴哪些?谢谢

 

A 王华峰老师:孩子在三岁以后,父母就开始教导孩子如何理财了。三岁以后,父母都会给他们一个钱罐让孩子摸钱,让他们养成储蓄的习惯。上初中以后,他们开始学习《塔木德》,《塔木德》当中也有大量关于金钱的对话,犹太人在《塔木德》的课程当中有20%-30%的比例都是在讨论如何赚钱,因为犹太人认为钱是最好的仆人却是最坏的主人,所以他们要学会赚钱,赚钱的同时也要学会驾驭自己的贪念,也就是说不要让金钱成为自己的主人。他们一方面从小有理财的学习,通过《塔木德》学习金钱的规律,同时他们在13岁行成人礼的时候,按照正常犹太人的习惯父母会邀请一二百人,如果按照正常的话,每个人参加成人礼的人都要给这个孩子一个红包的,基本上平均下来是两百美金。也就是说一般来讲一个犹太孩子,在13岁的时候就已经有4万美金的收入了。他们就用这个钱来进行投资,所以他们从小就在学习钱的规律,而且在13岁行成人礼之后就开始训练他们的投资能力。他们不仅仅是投资,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义务和习惯,就是慈善捐款,也就是他们很注重赚钱,但是也很注重慈善捐款,因为理财、赚钱和慈善在犹太人看来它本身是一体的,要形成一个金钱的流动,赚钱是要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而且他们也秉承了《圣经》的教导,要拿出1/10奉献给上帝,也要拿出他们的1/10奉献帮助那些穷苦的人,而且在《圣经》中的法则:越给你,你得到的会越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滋润人的必得滋润,祝福别人的要蒙祝福”。



Q北京群问题:为什么一个国家会以他们的文学巨匠作为他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为什么爱迪生的发明创造追寻到母亲对他文学著作上的培养?一个国家整体素质的提高一定是因为他们回归自己国家的历史,特别是文学大师们的指引,是吗?从一个人素养上的提升需要用文学来整葺情感,进而才可以达成智力开发以及创新能力的展现,是吗?

 

A 王华峰老师:文学对一个民族情感的唤醒,创造力的唤醒,实际上是至关重要的。我举一个例子,在文艺复兴的时候,美丽奇家族才是真正的拉开了文艺复兴的开端。因为美丽奇家族邀请了当时最厉害的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甚至伽利略、达芬奇等,这样的人物都成为他们的座上宾。当一群艺术家、科学家、文学家他们在碰撞的时候,当理性和感性在信仰当中交织起来的时候,往往会迸发出一种创新的火花,也正是这种火花导致了文艺复兴。



日光之下没有新事,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时下最新的像苹果手机,当时的乔布斯也是把各路的音乐家、艺术家、科学家云集在一起,才造出了一个非常符合人性的iPhone手机。也就是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人性的打开,人的创新创造是出不来的。所以,如果我们中国想卓有成效地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它一定是一个信仰的再建造,它一定是一个多角度思维的碰撞,它更是人类真挚情感的打开,这才能够有力量形成创新。

 

Q香柏7群请问王老师:我正在一一收听学习。冒然请问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快6岁,我希望他入读基督教文化背景的小学,而孩子父亲坚持孩子就近上学,认为小学关键放松,轻松。请问王老师有什么建议?或者我怎么更好地进行选择和思考?

 

A 王华峰老师:在以色列的教育当中一直都是以家庭为主导,犹太人的教育和我们大陆之所以不同,就是以色列的父母是担当了教育的主力军,对于学校教育他们也不是不重视,因为以色列的青年人在学校里真正的学习的时间并不长,所以以色列和我们中国还是有蛮大差异的。



对于孩子们到底是读基督教学校还是就近上学,从我个人来讲,就是不要让孩子太辛苦,不要让孩子们来回因为这种路程的缘故太过于折腾。我是很心疼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小学就跑很远,甚至如果寄宿的话,有可能会失去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和父母之间的那份深深的依附感。在犹太人的教育当中,他们本身对于成绩不太重视,他们更加强调的是父子、母子、父女、母女的那种深深的情感的连接。如果一切都是以孩子和父母的深深情感连结为重的话,你看你自己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主持人:月池



用《圣经》真理光照每一个生命,让孩子从小就在神的爱里建立起尊贵的自我身份,当这样拥有高自我价值的孩子长大成人与世界连接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成为敢于对世界的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的独特生命。原来,犹太民族人才辈出、贡献世界、荣耀上帝的秘密就在于此!感谢王老师今晚的分享,让我们不仅看到犹太民族惊人的成就,更了解到犹太人教育的核心方法:在历史与文学的学习中搭建真理的框架,促进丰富的感知,建立了学习上的亲切感,没有惧怕,只有越来越深的喜欢和喜悦。在尊重差异、欣赏独特性的平等对话中建立青少年思维的流畅性,在尊重差异、欣赏独特性的问答辩论中建立青少年情感的流畅性。这些建立建造的过程中,知识沉淀为素养,技能升华为创造,一个个生命不再是考试的机器、不再是学习的工具,而成为一个个大写的人,成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成为可以像主耶稣一样本着爱去面对世界、奉献社会可以被点燃的火种!


再次感谢王华峰老师今晚的分享与解答。月池在“洋苏州、新天堂”与香柏沙龙的读者朋友们共同感恩,共同祈祷:愿我们天上的父大大地使用王老师、祝福王老师,让王老师能够用《犹太人创新思维》课程祝福到更多的中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祝福华夏子孙蒙恩,祝福神州大地得福,也活出上帝子民内在的平安喜乐,活出神的荣耀!以上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香柏同工:青云




非常感谢王华峰教授应香柏之邀再次来到我们中间,跟我们分享内容如此丰富的Havruta(哈柏露塔)教育,让我们看到问与答的重要性,看到情感的提升可以带来创造力的提升,更显出学生们身份的尊贵,这也是助力他们与整个世界进行连接和互动的重要基础。

 

盼望我们每一个妈妈和爸爸都带着孩子读《圣经》,除此之外,读中国历史,犹太历史、世界历史,带着孩子背古诗。看重文史的引导和栽培,看重情感的互动和成全,从历史、从传统、从现实的互动中搭建真理的架构来成就一个正确的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这个社会,这是我们中国孩子们的祝福。

 

非常感谢王教授的辛苦付出,谢谢。

 

谢谢月池姐妹的主持,谢谢29个群的群主与香柏同步周末,谢谢同工们辛苦的付出,谢谢千万读者的安静聆听。凡是听见的人,都有福了。愿主继续开通我们的耳朵可以专心聆听真理之道。香柏在周末与您同行,今晚的转播到此结束。香柏青云在美丽的青岛问候大家晚安。





——   战善战   尽程途   守主道   ——


编辑:ChengSun

初编整理:揽月

校对: Jack

配图: Ashine

美编:Deborah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